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入伏什么意思(夏至常说的“三个庚日后为头伏”中的庚日是怎样计算的)

2022-09-06 03:06新闻

简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还有纪月、纪日法。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即公历纪元,这主要是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对世界各地实行殖民...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还有纪月、纪日法。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即公历纪元,这主要是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对世界各地实行殖民统治,英国对殖民地实施了文化输出,它的文化输出中包括纪年方法,因此国际上采用西方的纪年方法。

这些文化输出还包括英语,它国际上通用,如果我们中国在近代足够强大,那估计国际通用语言是汉语了,当然,这是题外话。

我们都知道今年是公元2019年,那么公元1年是怎么样定下来的呢?其实西方的公元1年就是耶稣生日那年。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干支纪年法在黄帝时代已经有,但随着时代变迁,它的使用有些混乱,直到东汉的汉章帝元和二年,也就是乙酉年(公元85年),汉章帝刘炟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以后,我们中国干支纪年固定下来,而且一直延续至今,不再有改变,比如今年是己亥年,它就是从汉章帝刘炟时的乙酉年开始算起。

在近代,很多大事件也都是用干支纪年法来记载,像清末的“辛酉政变”“甲午战争”“庚子赔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

干支纪年法,不单止用于纪年,我们中国在月与日上,也是用天支地干来搭配,它叫做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比如现在是农历五月,是己已月,那下个月就庚午月。今天是甲午日,那明天就是乙未日。

今天是公元2019年6月26日,按照干支纪年法,中国是己亥年庚午月己已日。




比如2018年,夏至日是6月21日(甲申日),按干支纪法,从这里开始算起,出现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7日(庚戌日),即进入初伏,直到7月26日,10天。7月27日(庚申日)到8月15日,为中伏,20天。8月16日(庚辰日)到8月25日,为末伏,10天。

总而言之,从每年的夏至日起,到第三个庚日,就是进入了头伏了。

三伏天是我们中国地理气候的特征,入伏之后,地表的湿度非常大,每天吸收的热量非常多,可散发出去的热量非常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之后,一天是比一天热,进入三伏时,地面积累热量更是会达到最高峰,天气变得最热。

所以三伏天,我们要非常注意防暑,中医方面,在三伏天时,也出现了相对应的养生方法。

可以说,三伏天的概念提出,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观察而总结出的智慧与经验。

Tags:什么 / 意思 / 说的 / 三个 / 常说的 / 夏至 / 入伏 / 庚日 / 

包饺子的作文(包饺子作文先概括,再详细写) 父母的爱作文(我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作文) 八年级作文(八年级语文作文3篇) 火烧云教学反思(为什么今年的天气这么不正常) 小学生心理健康名言(心理健康名人名言) 七年级作文(七年级作文青春)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谁知道《一千零一夜》的一篇故事和它的主要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想(红色记忆读后 那一刻我长大了(“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十个民间故事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