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幼儿园防溺水应急预案(除了学校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外,各位家长有什么切实提高孩子自我防范意识的高招呢)
2022-09-07 04:08新闻
简介 嗯,这个问题很是要紧,孩子没有安全就没有未来,毫不夸张。 因为现在社会和几十年前确实大有不同了,相应的危险事件、事件种类、危险程度也是相应地加剧。所以孩子们的安全意...
嗯,这个问题很是要紧,孩子没有安全就没有未来,毫不夸张。
因为现在社会和几十年前确实大有不同了,相应的危险事件、事件种类、危险程度也是相应地加剧。所以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可能从很小很小父母就要有意识地进行了,而不是等孩子进入学校后依赖学校。
1、安全防范意识可以追溯到个体6岁之前的规则意识的建立
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们在6岁之前,如果父母非常有爱地去引导孩子做什么时,孩子是非常乐意按照父母的建议去做的,甚至是到了小学,这点还会保持着,但到了青春期时就不一定管用了。一是因为本身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的,二是10几年来孩子一直是听着父母的唠叨长到现在,该听的已经听烦了,但在一路的成长过程中却没有真实见过父母说的那些危险,所以有点烦也有点不信。
所以教育孩子的那些道理、注意事项等该唠叨的内容要尽可能在10岁之前完成,这样可以在孩子们心理是敞开接受的前提下把该注意的内容放到大脑意识里,不管会不会遇到,首先确保大脑里有那些意识,假如一旦遇到心理的准备是不同的。
如果10岁之前没有说到,到了青春期再说就没有那样的效果了。再加上普遍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受限,很难能够分阶段进行相应的教育,比如同样的内容小学说和中学说方式就不同。
在孩子6岁之前的各项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规则意识,特别是当孩子出现“秩序敏感期”的时候,父母更应该利用这个时期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当孩子可以下地走路了,就会通过各种触碰摸来认知事物,这个时候就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孩子不知道插座的口不能抠会触电,所以父母就需要告诉孩子家里哪些是绝对不能碰的,还要以孩子能理解的话语表达。当然在告知孩子这些危险事项后,孩子不可能就绝对安全,一是孩子记不住那么多,二是大脑接收了某个信息后还需要通过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个时候就需要看护者在孩子活动的时候跟着,当孩子没记住要去抠那个口时,就需要第一二次的提醒,逐渐孩子就记住了,哪些不能碰。而且这个记住是永远的。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家里物品丰富多样,包括玩具等,但在物品多的情况下就有个安全问题,比如孩子烧烫伤、触电、洗澡溺水、磕碰、吞咽、割伤划伤等。很多都发生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大多都是因为看护者疏于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是缺乏唠叨,其实6岁之前的年龄段孩子们是不烦成人唠叨的,反而更多的言语刺激能够帮助孩子大脑发育、语言发展。
2、如果有了6岁之前的规则意识的建立基础,小学就容易些
当孩子在6岁之前有了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练习也发展出一些遵守规则的能力,那么进入小学后,你会发现孩子融入新环境的速度会很快,也会更容易快乐,被同学和老师喜欢,因为很多老师要求的,孩子可以最短时间内做到,而别的小朋友会稍微慢点。所以孩子会更喜欢学校,也会喜欢学习。
小学的课程内也会穿插很多安全方面的内容,有基础的孩子就会非常快地认同书上的内容,也会习惯性地主动去记,比如老师说了不能干嘛,课本上说了做什么有危险等等。所以只要是老师说过的,孩子就会记得不去碰。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学习内容领域越来越宽泛,就会通过书本、电视、网络、手机等看一些东西,那么那些不好的、危险的、出事了的,只要他看过就自动记住了,很自然很习惯的一气呵成。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孩子们不知道从哪就收罗了一串什么比较危险,比如饮食里的相克,然后就会主动告诉妈妈。
所以逐渐地自我防范意识,确保自己和周围人不碰到危险就成为了这个孩子的日常习惯。这是一种自发地、自然而然的过程。
3、如果10岁之前两个阶段都没有这个意识和能力,青春期学校和家长再去说教效用较低
很多发生溺水事件的孩子们大多是10岁以上的,一个是青春期叛逆,成人不让干啥,他非要干啥,因为他要挑战权威,他就偏不信,固执;另一个是自我意识增强,觉得自己是成人了,有能力了,不需要成人管了,但事实上却没有管好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个就是自我控制力弱,一般下水是因为天太热了,水里凉快,忍耐力不够的孩子受不了热,就喜欢刺激的舒服的,这样也增大了溺水的几率,为了满足自己的凉快需求,丝毫不考虑水情、环境等,而一般自控力弱的孩子也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的原因,所以环环相扣呀。
愿您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幸福一生!
欢迎点击关注【旮旯里的神仙洞】,专注个体成长研究,更多原创作品等您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