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正文
控烟宣传资料(大家对控烟有什么好建议)
2022-09-08 02:07新闻
简介 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有3.5亿人享受吞云吐雾的感觉,并因此制造了5.4亿被动吸烟者,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而吸烟带来的危害,可能还在我们想象之外...
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有3.5亿人享受吞云吐雾的感觉,并因此制造了5.4亿被动吸烟者,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而吸烟带来的危害,可能还在我们想象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控烟组织的反应,自然能够理解。
但是,无论给吸烟者贴上多少负面标签,都不能否认,吸烟并不违法,更不犯罪。否则我们就不是“控烟”,而是直接“灭烟”了。真要“灭烟”,那手段就太简单了,直接关停烟草企业就行了。只有把吸烟和不吸烟作为两种生活方式看待,这才有讨论的价值,控烟也才可能持续地进行下去。
在有些人看来,设立吸烟区是开倒车,会影响控烟进程。其实,如果从理性和务实出发,设立吸烟区不仅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有可能是一件好事。虽然早就规定,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但看看现实,又有多少人能够露出满意的笑容?有人讲,这更多是执行的问题。确实,有法必依,需要加强执法。可是面对这么多的烟民,把公共场所禁烟完全落到实处,需要社会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需要整个社会投入多么大的资源。
讨论一起公共事件,关注一个公共现象,一定要有公共精神。所谓公共精神,就是在明晰底线的前提下,以一种建设甚至妥协的态度换位思考。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妥协,对妥协不屑一顾,认为妥协就是认输。事实上妥协是一种艺术,是共识形成的基础,是文明确立的前提。如果有一个吸烟区,那么吸烟就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更能体现控烟的意义。不要小看了这里的“疏”,它在事实上给更大范围内的“堵”提供了条件。
从全面控烟的角度看,留下的吸烟区,可能看起来不那么好看。但在公共空间,很多时候需要放弃完美思维。因为,一部分人的完美,可能会被另一部人抵制,特别是另外一部分人也抛出权利的理由。
想想看,如果公共场所都有一个吸烟区,那么现在的很多矛盾都可以化解。而且不吸烟者可以对吸烟区提出要求,最大地减少其影响。
来到公共场所,很多人都喜欢从维护自身权利出发,要求其他人遵守公共道德。公共道德当然要讲,可是单纯呼吁容易陷入虚无,而且公共道德与公共精神也不矛盾,公共精神的价值也远远不止在吸烟上面。比如在一些单位,大家有“办公室抽烟烦恼”,也有“办公室空调纠结”。大家在一个办公室,有人一进门就开空调,有人一进门就关空调,由此造成了很多矛盾,其尖锐度并不比办公室吸烟小。这其实也是一种公共精神的不足,只有通过建设性的妥协才能达到和解。
(燕赵都市报 毛建国 原题:控烟“疏堵结合”才符合公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