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正文
高考全国一卷文数答案(高考阅读题原作者答不上来大家怎么看)
2022-09-10 00:51新闻
简介 对于这种事情要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其一是命题人是否可以另外给出一个并非本来作者的一个解释?二这种是否是强加给作者的? 其二是学生在答题时,会否有其他的解释? 要回答这...
对于这种事情要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其一是命题人是否可以另外给出一个并非本来作者的一个解释?二这种是否是强加给作者的?
其二是学生在答题时,会否有其他的解释?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一个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世界三理论。波普尔把世界分成世界一、世界二和世界三。【以下是维基百科中词条】
这里所谓的世界三,我的理解就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一旦经作者写出来之后,就具有独立性,每个读者都会有不同的解释,而这已经不再取决于作者原来的本意了。所以,高考现代文阅读给出的参考答案,可能只是命题人对文本的理解,给出的一个答案。这与作者的本意不一定要一致与吻合。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的时候,确实也存在着作者写作时,主观意识并没有想到某一点,但是,在文字写作过程中却有潜意识流露,这是连作者自己也想不到的,也许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作者才会醒悟当时为何那样去写。
因此,我的结论是没必要苛责命题人,命题人与作者的本意有差异是正常现象。实际上这种情况原本也是大量存在。过去命题出题目时,选取的文章,一般可能比较经典,而作者可能已经去世,无法印证是否与作者想法一致。现在命题讲究更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当下活着的作者文章就自然进入选题之中了。
在上述情况中,实际上,也有作者对于出现这种情况,很宽容大度的表达了一种无奈。
问题在于第二点我们要关注的。既然如波普尔所言,文章一旦发表,自有其自身的生命力,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正常情况下,除非知识性考察,对于文章思想、情感等主观色彩较浓的题目,是否答案更加宽泛一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呢?而不是一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如果给出那样一个标准答案,就真的很荒唐了。就连作者最后都只能呵呵了。
事实上,在人文社科领域,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可能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