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汉武帝的功与过(大家对汉武帝的一生如何评价呢)
2022-09-14 01:15新闻
简介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对汉武帝的一生如何评价呢? 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功有过,汉武帝也不例外!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不看好汉武帝,认为汉武帝只知道崇尚迷信,穷兵黩武...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对汉武帝的一生如何评价呢?
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功有过,汉武帝也不例外!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不看好汉武帝,认为汉武帝只知道崇尚迷信,穷兵黩武。
《汉书》的作者班固较为客观公正地叙述了汉武帝功过。
山野老人认为,汉武帝是一位了不起的封建帝王。汉武帝有三大功勋是不容历史抹煞的。
一,汉武帝彻底清除了西汉潜在的分裂因素,奠定了西汉继续伟大的基础。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的无奈,让西汉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分裂因素。
这个潜在的分裂因素,就是郡国并行的体制。
刘邦建国之初,由于无奈,先后册封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九个异姓王。
这九个异姓王占据了西汉大部分版图。
刘邦在世,先后浇灭了九个异姓王中的八个,仅剩下力量弱小的吴王。
刘邦尽管剿灭了异姓王,同时又不断册封自己的儿子、侄儿、兄弟为同姓王。
这些同姓王同样潜伏着分裂西汉的因素。
刘邦驾崩后,历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等四朝。
在这个过程中,诸侯王对朝廷的对抗日益猖狂!
景帝时期就发生过七国之乱,差一点葬送了景帝的江山。
对于诸侯王给朝廷带来的潜在危险,每一代帝王都有清醒认识,就是无能为力根治。
文帝时期,贾谊建议文帝“众建诸侯少其力”。
文帝对此执行不力,最后将吴王刘濞之祸遗留给了儿子景帝。
景帝时期,晁错建议景帝削藩。
景帝开始也是犹豫不决,最后爆发七国之乱,不得不倾全国之力镇压七国之乱。
到了武帝,主父偃建议武帝削藩,提出“推恩令”。
武帝吸取前朝的教训,大力削藩,最后才彻底清除诸侯王对中央朝廷的危险。
武帝之后的昭宣中兴,就是武帝奠定的基础。
二,汉武帝抗击匈奴三十余年,将国门向外推移了几百公里,奠定了中华民族继续发展壮大的基础。
汉武帝之前,匈奴对边境的抢劫,危害惨烈。
刘邦曾经被匈奴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选择和亲,缓和与匈奴的关系。
吕后时期,匈奴写信侮辱吕后,吕后也只好忍了,继续选择和亲。
文帝时期,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带着十四万大军入境抢劫。
万般无奈之下,文帝仍然选择和亲。
景帝时期,为了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开放边关,执行富邻睦邻政策,匈奴入境抢劫仍然不断发生。
景帝无奈,仍然选择和亲。
到了武帝,开始仍然是和亲。
汉武帝认识到,一味的和亲,仍然解决不了边境问题。
武帝被迫对匈奴发动战争,以战止战。
上图是西汉早期的地图,从这张地图上看出西汉的处境多么糟糕,四面八方都被少数民族包围着。
特别是西北面,被匈奴、西域少数民族、西羌诸部等紧紧包裹着,压迫着西汉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匈奴,让西汉边民惨遭蹂躏。
武帝登基后,对匈奴实施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最后将边境线向外推移了几百公里,保证了边民的安宁。
从以上这张地图可以看出,西汉通过战争,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后,西汉的生存环境才有所改善。
西域都护府与西汉连城一片,截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对西羌与匈奴两大少数民族实施了反包围。
之后,在武帝后人的努力下,西羌也纳入了西汉的版图,匈奴的很一部分也纳入了西汉版图。
汉武帝三十多年的对外战争,虽然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无法承受的灾难,但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了发展壮大的根基。
如果没有汉武帝三十多年的对外战争,很难想象,我们今天的国土版图会是个什么样子!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占据历史统治舞台一千多年,奠定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流的基础。
儒学今天在国家与世界的地位,让国人自豪。
儒学兴起之初,是不受人待见的。
秦始皇重视法家,有过焚书坑儒事件。
刘邦对待儒生是极其厌恶,推行黄老学说。
黄老学说的统治地位一直持续到景帝。
到了武帝,由于董仲舒的努力,汉武帝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奠定了儒学一千多年来的统治地位。
如果没有儒学一千多年的统治地位,很难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流。
(北魏孝文帝)
西晋解体后,曾有羌族、氐族、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涌入中华大地,最后鲜卑族完全控制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
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后,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主要是汉化改革,才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
南宋被蒙古人灭亡后,建立元朝。
蒙古人在中国境内建立的元朝仍然实行汉化,再一次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
明朝灭亡,满清人登基,仍然崇尚中华文明,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
由此可以断言,没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儒学的统治地位,很难说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不断流。
站在这个角度看,站在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不断流的角度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功不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