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正文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谁写的)
2022-09-17 08:24新闻
简介 先不说作者,先说丰子恺吧。他有一幅漫画就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再说作者,他就是蒋捷。他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
先不说作者,先说丰子恺吧。他有一幅漫画就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再说作者,他就是蒋捷。他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再看丰子恺的那幅漫画,除了樱桃和芭蕉,还出现了火柴,蜻蜓和有些余温的茶杯。难怪朱自清在评价丰子恺的漫画时写道:“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丰子恺和蒋捷算是心有灵犀吧。这位宋末元初的重要词人,善于写白话词,我以前也曾别的答题中提到过这点,话语的清淡和画面的清淡,让丰与蒋二人是那么的相得益彰。
我们在回到这首词本身,红、绿为诗词中常见的色彩,樱桃红、芭蕉绿也是自然的现象,为何我们读到这里时,能那么兴趣盎然,它的魔力何在呢?
先看它的上下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原来这二句是作者久客思归的心声,由于流落在外,看到春天的樱桃又一次“红了”,春事将残,并且芭蕉又“绿了”,夏天又将过去,这个“红了”、“绿了”充分表现出一个思家之人的望眼欲穿。他不断受着失望的煎熬,春、夏都过了,仍是有家归不得。
真是见月伤行色,闻铃肠断声啊。
如果再深入一步研究一下为何有家难归?原来是因为国破家残。“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因此有了深广的涵义。
“红”、“绿”既能表示客观事物的特征色彩,又在表示时间的推移,还表示观察者的度日如年,正是多层次地表达了主、客观的事物和感情,而且那么有诗意,令人感到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