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什么意思(商鞅的治国思想是怎样的)
2022-09-18 15:10新闻
简介 商鞅的治国思想是怎样的? 商鞅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治国思想坚持不法古、不循礼,主张“明法”。虽然商鞅的变法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乃...
商鞅的治国思想是怎样的?
商鞅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治国思想坚持不法古、不循礼,主张“明法”。虽然商鞅的变法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乃至无形中也给自己掘了坟墓,但两次变法对秦国甚至秦朝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商鞅及其变法前后
商鞅年轻时对刑名法术之学颇感兴趣。在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的时候,名气大涨。公叔痤后来病危之际,对魏王谏言说,商鞅是一个难得人才,对治理国家有独到的见解和手段,大王可以留用,如果大王不用,那么就请杀了他,否则一旦被他国任用,将对魏国产生不利。但魏王对公叔痤的话,不以为然。
秦国对于魏国弃用商鞅感激不尽,秦国捡到了一个宝。秦孝公对商鞅在魏国的名气早有耳闻。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在没有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秦孝公准备召开班子会议,来集体研究讨论之后再拍板。
有商鞅在场,这次集体会议俨然是一场辩论赛。旧贵族代表甘龙与商鞅针锋相对。
甘龙:“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甘龙意思是说,延用古法治理国家,总结先人经验,老百姓也服从管理,国家也并无大的责任要承担。商鞅反驳甘龙说,夏、商、周的开明君主,制定不同的法律、制度成就了各自的霸业,春秋五国也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让各自霸占一方。新制度是人制定的,只有愚蠢的人,才会一成不变地遵循守旧,不搞创新,何来发展、立业。一番言语博弈之后,商鞅甚至说甘龙讲话都不过脑子。
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本次辩论,商鞅获胜。秦孝公对商鞅另眼相看,准备实行变法。这次辩论也为变法作了充分了舆论准备。可正是后来的变法,也为商鞅埋下了祸根。因为治国从来都不能只依靠某个人扛鼎,而是集体的努力与助推。商鞅已然把自己当成了秦国的“救世主”。
二、治国思想助推国家发展
商鞅变法一共有两次,这些举措对于经世治国、发展生产都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主要内容有:
②依法治国。商鞅在治理国家的层面上,积极主张“法治”。按照国情制定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统一民智,实现统一目标。用法律的准绳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且不法古、不循礼。反对“仁义”说教的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弱民》:“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
④综合治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强调运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综合手段,抑制商业人口,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对商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摊派徭役。通过种种制约措施,鼓励务农,让一些商人弃商务农。
三、一些启示与社会意义
虽然商鞅有恩与秦国,但秦惠王最后还是将商鞅车裂。一来商鞅得罪了老贵族的利益,而秦惠王又要在很多方面倚重他们,所以商鞅得死,也才能保住自己的变法成果;二来商鞅功高盖主,秦惠王的“无限风光尽被占”,甚至自己在秦惠王面前就是一个工具而已,所以商鞅也必须得死。
但,商鞅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让秦国变得强大是不争的事实。商鞅通过自己的“法治”思维,让社会得到了法律的严管,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维护了朝廷的威严。同时,对整个秦国的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强调依法治国。国无法不立、国无法不兴、国无法不强。
(对于商鞅的法治治国思想,您有何高见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