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如何理解《逍遥游》之“逍遥”)
2022-09-09 01:21新闻
简介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一说为安徽的蒙城,另一说为河南商丘)人,生平事迹已不详,他大致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与孟轲同时而稍后。曾为蒙城漆园...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一说为安徽的蒙城,另一说为河南商丘)人,生平事迹已不详,他大致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与孟轲同时而稍后。曾为蒙城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视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为粪土,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绝对精神自由。楚威王闻其贤,以千金请为相,但他不愿受官场的玷污和羁绊,并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庄子》的思想源于老子,老、庄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奇诡、最深邃、最有诱惑力的。《庄子》包括《内篇》、《外篇》、《杂篇》,《逍遥游》为《庄子》《内篇》之冠冕,其文雄放、奇幻,它是我们了解庄子的思想、感知《庄子》文学特性的一把钥匙,因而历来治庄者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
《逍遥游》反映了庄子多方面的思想,尤其突出显示了庄子的人生哲学。然而,由于《逍遥游》的思想深藏含蓄,文章又虚实相杂、庄谐并用,因此,对其旨意的解释分歧很大。郭象是魏晋玄学的著名人物,他的《庄子注》以相对主义思想解庄,在当时是普遍被人接受的。作为解庄的大家,郭象对《逍遥游》的理解是怎样的呢?他认为: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物,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郭象的小大虽殊,逍遥一也这种齐大小的思想作为《逍遥游》的题解,却不能不使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逍遥游》中高飞远举的大鹏与腾跃蓬间的鷃雀它们究竟是齐大小还是辨大小?《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庄子在讲这个寓言时,特别指出:此小大之辩。这里的辩字显然是辨字之借。小大之辩、辩乎荣辱之境,其辩皆为辨之借。辨,也就是别的意思。小大之辩、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意思相若。而郭象却注曰:今言‘小大之辩’,各有自然之素,既非跂慕之所及,亦各安其天性。这显然是一种曲解。
其实,庄子的逍遥是指没有任何凭借、没有半点约束和羁绊的绝对自由。即有待与无待的区别。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凭借,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凭借,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只有将功、名、己三者完全抛弃,方能虚无寂寞,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无穷的宇宙万物之中,翱翔于无何有之乡,游乎四海之外,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
《逍遥游》就是在讨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没有一种独立的、无需任何凭借的,不受条件限制的逍遥。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了一切大众的逍遥,不管是高飞至九万里的鲲鹏,还是腾跃于蓬蒿间的鷃雀都是有所凭借的,因此都没能达到庄子所要求的至高境界。大至摩天而飞的鹏鸟的逍遥是有所凭借的,小至空中的游尘的逍遥是有凭借的,甚至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活动的逍遥也是有所凭借的,逍遥的境界越高,则其所依凭者也就越大;所依凭者越大,则相对逍遥之境界也越高。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这段文字正说明了逍遥的境界与依凭的正比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逍遥游》中出现的寓言形象都是那种大众逍遥,也就是一种有所凭借的逍遥,这是一种有待的逍遥,一种相对的逍遥,是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这些逍遥都不是庄子追求的理想状态。从整个《庄子》哲学体系来看,庄子希望复归自然,提倡超脱于现实,追求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这就是无所凭借的、真真正正的逍遥。也就是庄子所概括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正是一种无待的精神幻想,成玄英在疏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时说:至言其体,神言其用,圣言其名。故就体语至,就用语神,就名语圣,其实一也。(《庄子注疏?逍遥游》)这种精神境界就是追求绝对的自由,一种无待、无累、无患的逍遥。庄子曾把这种幻想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藐姑射之山那种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霓衣云马,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的神人等,这些都是取得了无待自由的人。这种无待的自由,在现实世界中是没有的,是完全脱离实际的、违反人情物理的唯心主义的呓语。但庄子却凭借想象力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篇文章挥洒自如,想象丰富,不失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