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 正文
题西林壁写作背景(苏东坡《题西林壁》蕴含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2022-09-07 06:57新闻
简介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也是苏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作,"庐山真面目"作为熟典,已在人们日常书面和口头语汇中...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也是苏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作,"庐山真面目"作为熟典,已在人们日常书面和口头语汇中广当流布,证明了此诗的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苏轼写诗思路很独特,此诗因形象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而被广为传诵。
元丰七年(1084),苏轼怀着向往已久的心情游庐山十余日,意犹未尽,因在西林寺壁题此诗,写出此种观感和体味。
庐山形态变化万端,横看是山岭,侧看是陡峰,随着视角远近高低的转换,它呈现的身姿无一相同。虽来游庐山,却未能识得它的真面目如何,只因为人在山中,对山的认识面非常有限。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述人对世界事物的认识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两方面。必须先把握局部真面目,再远眺全貌,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才能尽识庐山之真面目。苏轼此诗,正是涵盖了这个哲理。苏轼常以诗谈禅,此诗以浅显的语言描绘山势风貌,道出抽象深刻的哲理,让人感到既富有理趣,又不失诗趣,更让人体会到诗和哲学原是相通的!